从“实验室”到“应用场” 如何育出科创“金种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来源:锦观新闻 2023-07-10 22:51:15

4月17日起,成都日报推出☞《成都“新”澎湃——科创城市观察》专题报道,在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过程中,从不同维度解读、观察成都之于全国科技创新集群城市中间,如何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5月起,科创专班调研组深入走进多个成都创新型企业,推出《蓉创大调研》系列报道。从“实验室”到“应用场”,析毫剖厘,鞭辟入里,探究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的新方法、新模式、新机遇。今日,我们走进中科芯未来微电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资料图)

◆调研企业:中科芯未来微电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调研主题:为创新厚植沃土,他们如何让更多企业“种子”发芽成长?

◆调研时间:7月初

舌象,是中医问诊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观察舌象能够判断出健康状况。我们不妨在脑海中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一位青年医师,搭配高科技中医医疗辅助系统,不过短短几分钟,系统就将你的舌面脉象信息采集完毕,医师针对智能分析的数据结果对你进行指导性的诊断,并且结合远程名老中医经验得出综合结论,开方抓药,一气呵成。这既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医诊疗水平,也帮助年轻的中医师打破年龄与经验的锢锁。

一家小型创业企业就能开发中医智能诊断方面的最新应用,这既得益于大院大所的创新策源,也和作为科创企业摇篮的“孵化器”脱不开关系。

如果有心去查询中科芯创、中科微光子、中科四点零等耳熟能详的创新型企业,会不经意发现他们都和这个坐标密切相关:成都市双流区国芯大道338号。这是中科院微电子所在西南地区设立的唯一创新创业孵化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中科芯未来微电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的所在地。他们在科创企业发展壮大进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又如何育出众多科创“金种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带着问题,我们与中科芯未来的总经理翟媛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

“一个”故事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高新企业

中科芯未来主要专注于集成电路相关的产业化项目的投资和企业的孵化。步入公司一楼大厅展示区域,只见投用不久的大楼里,一批已孵化的“有限公司”科技感十足,其推出的创新产品更是让人目不暇接。翟媛向记者介绍,目前公司共引进孵化34个企业或团队,主要集中在无人机、物联网应用、网安等电子信息领域,“像参股的两家企业中科灵动和中科微光子,都已是高新技术企业了。”

翟媛向记者介绍产品使用说明

这些成果转化成功的背后,是一次以问题为导向的有益探索。

很多实验室科研成果都变成了paper(论文),原因何在?翟媛认为,持有成果的研究员不够了解市场和产业化,企业一方面不知晓这些成果,一方面又对这些科技成果心存疑虑;尤其是,实验室成果转化需要一个必不可少的中试阶段,研究方没有资金投入,企业也不敢贸然投资,这就是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脉象复放仪(教学仪器)展示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往往更加生动。在这里,从一支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健康电子研发中心走出的研究团队,到成立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再到参与中医诊断仪器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编制及修订……只用两年时间。中科芯创便开发了一系列软硬件产品并整合行业解决方案,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其中多通道中医脉诊仪、舌诊仪获得北京市创新医疗器械认证,并拥有多项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

调研采访现场

翟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中科芯未来已建成“筛选引入、论证评估、组建模拟公司、成立新科技企业、中试制造、产品推向市场”的畅通管道,并综合评价研究成果的成熟度等因素,在办公场地、科技金融、人才招聘等方面,全流程帮助解决初创企业诉求,保障其安心开展成果转化。“中科芯创在去年已实现营收500多万,我们也在今年对其追加了第二次投资。”

一家企业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对于科技企业孵化器,业界有个形象的比喻——“跑马者的补给站”。作为聚焦集成电路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服务机构,中科芯未来在创新创业这场马拉松里,不仅提供软硬件服务,更为企业牵线搭桥,给予他们在资本对接、市场对接上的帮助和支持,让创业者跑得更远、更持久。

睡眠仪

什么样的项目才算是“优质”项目?在翟媛看来,“入孵”项目要遵循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战略方向和政策指引,面向国家关于到2035年建设创新型国家,2050年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愿景目标。“当然对于创新性也有相应的评估,比如其是否属于原创性创新,或者可以理解为基石性创新,其先进性范围是国内还是国外,其是否是探索性创新等,像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临床医学与健康等领域,我们都有关注。”

解绑“细绳子”、打通“最初一公里”……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看似不远的距离,可操作起来却也有不少无奈。

中科微光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主要基于中科院微电子所硅光平台开展硅基光电子器件及集成芯片的制备和测试等技术服务的产业化,广泛面向光通信、数据中心、激光雷达、微波光子等应用领域。翟媛告诉记者,“起初并不是很顺利,我们从提供早期办公、产业工程师团队组建、商业模式梳理,再到职业经理人对接、投融资对接进行全方位服务,帮助团队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目前他们已为二百余家客户提供技术服务,客户包括顶级科研机构及行业龙头企业。”

中医四诊仪

在专利运营、孵化培育之外,中科芯未来还联合成都空港创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成都空港源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并发起成都中科创业投资基金,获得成都市科技创业天使投资引导资金出资支持。翟媛坦言,“与以往政府引导资金投入科技企业不同,我们所充当的角色既是‘技术经理人’‘风投机构’,又是‘孵化器’,更是政府部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抓手。”

一座城市

为创新“种子”厚植沃土

在刚刚结束的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上,一群“新面孔”的出现,给会场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科技感”。科创领军人才、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代表……30余位来自成都科技创新一线的特邀代表结合自身科技工作经验,为构筑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言献策,而翟媛就在其中。

智能视觉灵巧手

谈及全会,翟媛感触颇深,成都作为新经济新业态聚集城市,提出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是以有为之势,抓发展之机。过去多年的深耕细作,同样也证实了科技创新对成都产业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产业发展和城市提能的“溢出”效应。数据显示,2022年,成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净增3489家、总数增至1.15万家,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超1400亿元;科创板上市(过会)企业总数达17家;同时引进域外高校院所科研平台104个、顶尖科技创新团队134个,28个院士团队成果在蓉实施转化……

区域在谋划自身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自我的人居环境与营商环境,为的就是吸引更多的各类人才和企业家。而人才与企业家们也在不断寻找新的平台和发展沃土,让自己的发展和事业能够“开枝散叶”。翟媛直言,成都历来就是科技重镇,战略地位重要、高校院所云集、科教资源富集、创新基础较好,这是成都提出“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底气。

无源硅光子晶圆

翟媛说,作为中科院旗下聚焦集成电路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机构,企业接下来将立足本职岗位,协同资源和合作方,以实际行动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并致力于打造多元化企业孵化平台,为入驻企业充分对接集成电路产业 “国家队” 资源,对创新需求拉动、创新资源积聚、创新成果转化全过程提供有力产业支撑,助力城市为创新“种子”厚植沃土,“需要强调的是,人才培养是创新发展的根本,我们也期待成都的培养科技成果转化技术经理人队伍三年行动计划尽快显现效果,并将科技成果转化高地成为成都的另一城市品牌。”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策划 张婷婷

统筹 李影 缪琴

记者 孟浩

摄影/视频 胥瑞可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刘永豪

关键词: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国99新科技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